Dear 營友,
對於在營區內被蜂咬的事,再一次跟李小姐說抱歉~~也謝謝您的提醒告知。
在開放式的自然山區環境下,我們會更注意周遭的環境。
李小姐通知園區有發現虎頭蜂蹤跡,目前也積極的尋找來源,並噴灑消毒環境。
也請營友若再發現大型的蜂,先入帳篷內迴避並儘速通知營主處理。
因這事件,我們網路上擷取了些資料,供大家到訪野外參考注意,希望大家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一年之中最容易攻擊人的時候是秋冬之交,因為此時工蜂都已成熟,而蜂后正要產下越冬的卵(在次年會發育成新的蜂后),
正是所謂「存亡之秋」,因此工蜂護巢特別兇猛。
避免虎頭蜂叮,須注意下列事項
⊙盡量走在步道上,不要隨意穿進樹叢,以免驚動蜂群。
⊙不要大聲喧嘩笑鬧,也不要亂丟石頭或搖動樹枝,避免引發虎頭蜂的攻擊。>>>(PS:請家長多注意小朋友很愛丟石頭這動作,可能會勿觸草叢裡蜂窩)
⊙隨時注意警戒蜂及蜂巢的蹤影,採取走避與遠離的作為,以降低危害。
⊙遇蜂群,務必要安靜快速地離開...一定要快點離開,距離至少拉開50米以上。
⊙若眼前二、三公尺看到蜂巢,而蜂群已展翅準備進行攻擊,這時千萬不得驚慌,只要記住下列要領,就可解危:靜...蹲...移...離...(安靜、蹲低、移動、遠離)。
⊙虎頭蜂喜歡那顏色鮮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所以登山不可以擦香水。
⊙儘量穿著長袖長褲的衣服上山。
醫師建議, 過敏體質的人應該上山前,先隨身攜帶腎上腺皮質素和抗過敏抗消炎的類固醇及抗組織胺類藥物,一旦被叮可以馬上注射以救命.
若遇見警戒蜂,不拍打,快避繞
山區虎頭蜂的種類,以黃腰虎頭蜂、黑腹虎頭蜂(樹巢)、大虎頭蜂(地穴)為主。虎頭蜂在準備攻擊時,通常只有1、2隻在登山客身邊繞圈圈,
這就是俗稱的「警戒蜂」,貿然對其拍打攻擊,牠們一旦噴射攻擊費洛蒙信號在目標身上,即會折返蜂巢呼喚蜂群,吸引後方的蜂群支援攻擊,
因此拔除螫針後必須用清水沖淨傷口,洗掉費洛蒙,同時往逆風的方向快跑躲避。或折採有濃密樹葉之枝叉將頭瞼舉罩在其中後,噤聲快速繞道通過。
或事先於全安造遠處穿好雨衣褲或外套、長袖上衣,並將雨衣頭帽或頭巾載好,用衣物將臉頸部份包覆,戴好手套、手袖扎緊、褲管紮進襪身,
若遇蜂群攻擊迅速採直線及單一方向遠離蜂群。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建議預防虎頭蜂螫傷之方法如下:
1.隨時注意,虎頭蜂飛翔「嗡」的聲音,表示虎頭蜂正在靠近,應靜止不動,讓蜂離開後,快速離開原地。
2.虎頭蜂不會主動攻擊會先做巡邏視察,然後群起攻擊,應迅速迴避而且禁聲跑開。
3.登山衣著不可寬鬆或表面粗糙或顏色鮮明,應穿長袖、長褲、手套、長筒鞋以避免蜂螫。
4.不要有芳香之香水、刮鬍水、化妝品等之香味外漏。
5.甜食、水果渣皮等要密封包起來,以防止芳香味外漏。
6.遇到群蜂攻擊時應採取低身跪下、爬、跑,並用降低身體的姿勢迅速離開,同伴應各別分開分散離開,可以用白布包頭臉,或一面跑一面飛舞另一件衣服旋轉,將衣服拋向反方向,引導蜂群到反方向。
7.來不及跑開時則應曲身伏地,全身密包,捲曲身體不動,或鑽入草叢、溝渠或水中等等。
8.隊伍之間應有通話機或用手機互相警告,互相通訊,告知危險地帶,蜂巢及蜂勢力範圍,事先避開或防患。
萬一不幸被虎頭蜂螫傷,其治療方法如下:
1.一般輕微之螫傷,可以在螫傷處以消毒水、茶水、優碘、酒精等消毒;
局部使用氨水、尿液、醋,或使用姑婆芋汁擦傷口以減輕疼痛,但應小心二次細菌感染。
建議局部可擦含類固醇軟膏或服用抗組織胺藥物。
2.嚴重受到虎頭蜂螫傷之急性處理:建議儘速送到醫院,並在醫院觀察十二小時以上,搬送過程採頭低之體位。
戶外活動應學習意外傷害之應變,做萬全準備。